用整棉桿直接露地栽培長裙竹蓀,所用的棉桿不切短、不粉碎、不添加輔料,只需經碾壓和浸泡后即可直接用于栽培。只要控溫適宜,從播種到收獲約70天左右,1平方米可產干品250—300克。栽培技術如下:
1.栽培季節 長裙竹蓀一年四季均可栽培,尤以春季為最佳,當年栽培當年收獲,可采2潮;夏季栽培增設蔭棚收效最快,從播種到收獲只需65—70天;早秋栽培當年可收1潮,經越冬管理后次年產量較高。冬季地表溫度在5℃仍可栽培,輔以防凍保溫措施,來年可收3—4潮。1次栽培,可收獲2—3年。
2.棉桿處理 將無霉變的棉桿翻曬2天,碾壓使棉桿皮裂開、桿質變軟,棉桿呈骨節狀,抖去灰塵及殘渣,清水中浸泡24小時,撈起堆積瀝水至無水珠下滴,即可用于栽培。
3.場地作畦 長裙竹蓀適宜微酸性(pH4.5~5.5)土壤生長,故栽培場地切忌石灰等堿性物質滲入。栽培場地要求土質疏松肥沃且潮濕??蛇x擇蔭蔽度在80%左右的坡地或有葡萄瓜蔓自然蔭蔽下的田地。深翻細耙后,按寬1.4米、深20厘米、長不限作畦,畦中留1條寬20厘米的土埂分畦床為2小畦,四周開挖寬20厘米、深30厘米的排水溝。用0.1%高錳酸鉀水溶液澆灑畦床至畦土濕潤。
4.播種方法 采用3層棉桿3層菌種的播種方法,棉桿順畦長均勻鋪排。每平方米鋪棉桿25厘米厚、干重約20千克,播菌種3千克(用種量為料重的15%)。即底層鋪排棉桿5厘米厚,播菌種30%;中間層鋪排棉桿10厘米厚,播菌種50%;上層鋪排棉桿10厘米厚,播菌種20%。床面拍平壓實,覆土3厘米厚,0.1%高錳酸鉀水溶液噴灑潤濕覆土,其上覆蓋15厘米厚的疏松干草被,全畦床覆膜壓實,疏通排水溝。
5.發菌管理 只要不遇連降大雨和漬澇,可不需特別管理,任其自然萌發生長。1周后檢查菌種定植和菌絲生長情況,用減少或增加床面草被厚度或再在覆膜層上罩覆弓膜的方法,調控床溫20—30℃,保持空氣相對濕度65~75%,一般30天左右菌絲可穿透棉桿扭結成菌索破土而出。
6.出菇管理 當畦床表土已見菌索時,去掉床面草被,覆膜改罩弓膜,排水溝內儲水和床面噴水提高菌床空氣相對濕度至85%;保持溫度15—35℃。溫度過高時弓膜揭邊通風及弓膜上蓋草簾遮陽,夜間無雨揭膜降溫;過低時覆膜保溫?,F蕾后提高濕度至95%,以充足的水分促使菌蕾膨大形成菌蛋并破蛋殼開裙。
7.適時采收 長裙竹蓀從現蕾、菌蕾伸長膨大形成菌蛋至破蛋殼(菌蛋外皮層裂口)展裙約需20—25天;而菌蛋破殼至菌裙完全展開即子實體成熟僅4—6小時。當菌蛋長成雞蛋大小時,應每天9—11時、14~16時2次檢查菌蛋破殼情況,見菌網形成、菌裙完全展開時立即采收,防菌裙與菌蓋自行分離脫落失去商品價值減產欠收。采收時用利刀從菌托底部切斷菌索,剝離菌蓋和菌托,置涂油層的網篩上曬干或烘干,即得竹蓀成品,分級包裝出售。
8.蟲害防治 長裙竹蓀抗性特強,一般無雜菌污染。感染后用草木灰覆蓋即可根除。蟲害主要是蟻類,一旦發現,可用滅蟻靈混砂防治,還可用“滅害靈”噴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