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蘆葦稈生料栽培竹蓀效果較好, 其栽培技術如下:
1.場地 栽培場地宜選擇冬暖夏涼、背風保濕、水源充足、排水良好、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地,也可利用房前屋后空閑地、果園、樹林等。鋪料前挖松土壤,整地作畦。畦深15—20厘米,寬80~100厘米。畦面整平后,用0.5%敵敵畏和石灰粉噴或撒于畦底及周圍殺蟲消毒。
2.配料 配方為蘆葦稈79%,蘆葦屑10%,麩皮10%,另加過磷酸鈣1%,磷酸二氫鉀0.1%。蘆葦稈收獲后充分曬干,經碾壓后置3%的石灰水中浸泡5—7天,撈出用清水反復沖洗去堿性,瀝至料含水量65%左右。過磷酸鈣、磷酸二氫鉀溶于水后,與蘆葦屑、麩皮充分拌勻,于使用前堆積8~12小時備用。
3.播種 在整好的畦內,先鋪10厘米厚經浸泡的蘆葦稈,再鋪約4厘米厚的蘆葦屑、麩皮混合料,稍壓實后播種。采用穴播法,菌種播于蘆葦屑麩皮混合層內。用種量為每平方米2瓶(重約500克)。播種后,床上覆蓋0.5~1厘米厚濕稻草,草上覆蓋塑料薄膜。
4.管理
⑴ 覆土 播種后10~15天,當菌絲吃料達80%,揭去薄膜,覆蓋4厘米厚含有機質的沙壤土,要求土粒大小適中。
⑵ 遮陽 當菌絲布滿土層,爬上土面時,在畦上搭建30—50厘米高的弓棚,棚上覆蓋稻草簾遮光保濕。
⑶ 控溫、濕度 播后一個月內基本不需補水,一個月后水分散失,表面土干燥,進行人工淋水,要淋透整個土層,防止表濕里干。溫度掌握在23—28℃。現蕾后注意向菌床及棚壁噴水,空氣相對濕度提高到85%以上,溫度控制在22—20℃。菌蕾生長發育期加強噴水,保持空氣濕度在90~95%,溫度控制在20—32℃,最適26—28℃,促進菌蕾迅速長大,子實體突破菌蕾伸展開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