雞腿蘑是一種適應能力極強的草腐土生菌,其生活條件要求如下:
(1)營養:雞腿蘑能夠利用相當廣泛的碳源。葡萄糖、木糖、半乳糖、麥芽糖、棉籽糖、甘露醇、淀粉、纖維素、石臘都能利用。利用木糖比葡萄糖差,利用乳糖相當好,但不是最好;某些菌株利用半乳糖和乳糖好于利用甘露醇、葡萄糖、果糖;利用軟石臘能力較差。
蛋白胨和酵母粉是雞腿蘑最好的氮源。雞腿蘑能利用各種銨鹽和硝態氮,但無機氮和尿素都不是最適氮源,在麥芽汁培養基中加入天門冬酰胺、蛋白胨、尿素,菌絲生長更好。缺少硫胺素時雞腿蘑生長受影響。在培養基中加入含有維生素B1的天然基質,如麥芽浸膏、玉米、燕麥、碗豆、扁豆、紅甜菜、野碗豆、紅三葉草、苜蓿等綠葉的煎汁,可以大大促進雞腿蘑菌絲的生長。
雞腿蘑可以進行深層培養。在麥芽汁培養液中,每升可以產生25~28克干菌絲體。在只含無菌水、磷酸鹽和碳源的培養液中,雞腿蘑的菌絲也能生長。
(2)溫度:雞腿蘑菌絲生長的溫度范圍在3~35℃,最適生長溫度在22~28℃。雞腿蘑菌絲的抗寒能力相當強,冬季零下30℃時,土中的雞腿蘑菌絲依然可以安全越冬。溫度低時,菌絲生長緩慢,呈細、稀、絨毛狀;溫度高時,菌絲生長快,絨毛狀氣生菌絲發達,基內菌絲變稀;35℃以上時菌絲發生自溶現象。子實體的形成需要低溫刺激,當溫度降到在9~20℃時,雞腿蘑的菇蕾就會陸續破土而出。低于8℃或高于30℃,子實體均不易形成。在12~18℃的范圍之內,溫度低,子實體發育慢,個頭大,個個像雞腿,甚至像手榴彈。20℃以上菌柄易伸長、開傘。人工栽培,溫度在16~24℃時子實體發生數量最多,產量最高。溫度低,子實體生長慢,但菌蓋大且厚,菌柄短而結實,品質優良,貯存期長;溫度高時,生長快,菌柄伸長,菌蓋變小變薄,品質降低,極易開傘和自溶。
(3)濕度:雞腿蘑培養料的含水量以60%~70%為宜,發菌期間空氣相對濕度80%左右。子實體發生時,空氣相對濕度應為85%~95%,低于60%菌蓋表面鱗片反卷,濕度在95%以上時,菌蓋易得斑點病。
(4)光線:雞腿蘑菌絲的生長不需要光線,但菇蕾分化時和子實體發育長大時均需要500~1000勒克斯的光照。
(5)空氣:雞腿蘑菌絲體生長和子實體的生長發育都需要新鮮的空氣。在菇房中栽培,子實體形成期間每小時應通風換氣4~8次。
(6)酸堿度:雞腿蘑菌絲能在pH值2~10的培養基中生長。培養基初期的pH值3.7或8,經過雞腿蘑菌絲生長之后,都會自動調到pH7左右。因此,無論是培養基或覆土材料均以pH值為6~7時最適合。
(7)應特別指出的是,雞腿蘑子實體的形成需要覆土及土壤微生物代謝產物等的刺激。
適宜的生長條件:雞腿菇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2-28℃。人工栽培時,控制溫度在16-24℃,子實體數量多,產量高。培養料含水量60-70%,發菌期間空氣相對濕度80%,子實體發生時空氣濕度85%-90%,有利于菌絲和子實體生長。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線,但菇蕾分化和子實體生長需要一定的散射光。因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生長發育需要新鮮空氣,因此在菇房中栽培時,子實體形成期間每天應通風4-8次。菌絲能在pH2-10培養料中生長,pH為7時生長最好。子實體形成需覆土及微生物代謝產物的刺激。